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冬奥会志愿者李羽葳: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2021-11-22 11:47:21来源:北京日报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21岁的李羽葳言语中流露的是对梦想的坚定和憧憬。这位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目前还有一个让她感到自豪的身份——冬奥志愿者。她已参加过今年2月和10月的“相约北京”测试赛和测试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并做好了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准备。

李羽葳服务的场馆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她的身份是志愿者助理,也就是“志愿者们的志愿者”。她介绍道:“在赛前,我要拟定志愿者之家的管理规定、志愿者的工作指南等,都是一些管理方面和文字方面的工作。志愿者助理是一个比较机动的岗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李羽葳负责的工作听上去很繁琐,但是不可或缺,是志愿者们能够顺畅、安全上岗的基础,年轻的李羽葳将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由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比赛很多时候安排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每日运行时间较长,因此起早贪黑就成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常态。他们既要早于比赛开始时间抵达现场进行准备,也要在一天的比赛全部结束之后完成收尾工作才能离开,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坐落于延庆山区,气候条件对于志愿者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此外,李羽葳所在的岗位工作区域并不能直接看到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这让这些热爱体育、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开始多少有点心理落差。“说实话,志愿者都希望近距离接触比赛,但是我们每天都是在志愿者之家从早忙到晚,这种心理落差是我们需要应对的。但我觉得只要认清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意义,很多事情就不成问题了。”李羽葳说。

那么,对于李羽葳来说,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这是她对工作的精炼概括。起草志愿者之家的管理办法,设计安排志愿者岗位排班,制定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南,这些都为赛时场馆所有志愿者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正如她所说,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这也是驱使她更加努力的动力。

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的李羽葳,和冬奥的联系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在相约北京测试赛期间,她身处冬奥场馆做志愿者,回到校园,她便忙于自己的学习和科研项目。“我加入的科研团队也是和冬奥有关的,最近我们在做的一个项目就是用食品的专业知识助力冬奥办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再加上我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种结合也是我很感兴趣的未来职业规划方向。”李羽葳表示,将体育运动与食品营养安全知识相结合,是她今后想要去深入研究的领域。

和奥运结缘,是由于李羽葳深受爷爷的影响,从她记事时起,爷爷就带着她学滑冰、游泳,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她还记得,奥运会在她的家乡北京成功举办,当全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的时候,她第一次看到爷爷流泪了,那是老人家激动的泪水,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那一年,看着爷爷写字台上摆着的五星红旗,李羽葳在心底埋下了奥运的种子。

直到长大成人,李羽葳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能够服务奥运、参与奥运的志愿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她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志愿者工作的意义。正是深埋在心底的奥运情怀,给予了她无限的内驱力,“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才能走出冬奥志愿者自己的路。本报记者 吴东 卓然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