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们的职业本质上就是要接受四面八方的关注,而关注的程度高低取决于他们在登上公众视野的舞台之后,对公众传达的是什么。美貌?歌喉?演技?可能还不够。
抽出时间来做公益,应该说是明星身份必备的一种基因,这是接受社会瞩目的代价,你要大家关注你,你本身首先就要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接受公众的审视,独善其身还不够,你要对你所生活的社会、社区作出贡献。
明星做公益,确实是一条双赢之路,说实在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益组织或者公益活动,确实有可能因为一位明星的支持而短时间里就收获大量关注。邓飞就承认在他免费午餐项目发展早期,马伊俐等明星的参与对项目关注度提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引爆了后续的发展。
直接受邀参与公益活动,对明星来说是省时省力的方式,要做的只是选择项目、安排时间出席,可谓明星公益的“懒人模式”,但也相当灵活。
想说的是,这种主动参与式的公益活动中,从明星的角度来说,可能需要避免标签化或者非常浅层的参与模式,需要更关注实际的效果和契合度。举个例子,李冰冰和WWF“地球1小时”活动的携手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公益项目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而明星塑造了自身与环保话题的联结。
明星公益的另一个层面是真正地将自己对公益的参与转化为事业。相比于参与式的明星公益,事业式的明星公益更主动了,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计划;相比客串式的临时演出,明星们需要付出更多,这回不是别人搭好台子去站一下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搭台子,还要搭好台子;比起更多收获掌声和赞许的参与式公益,公众对事业式公益的关注方式也不一样,公众对明星的要求不仅仅是亮个相就给你掌声,而是要看你作为公益的实践者到底专业度够不够,动机纯不纯,你的每一个承诺都会被监督。
近期有关明星公益的新闻中,有一条是5月底嫣然天使基金的慈善晚宴在香港举办的消息,天后王菲拉着自己的好友刘嘉玲等站台,交上了募款五千多万港元的成绩单。此次是嫣然首度跨出大陆地区之举,募款额创历年之最。李亚鹏和王菲做为嫣然天使基金(刚刚宣布在香港注册了基金会)的发起者,从7年前因为女儿的先天缺陷而走上的公益路,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李亚鹏夫妇打算要长期从事的事业。
从当初成立基金,到嫣然天使医院,到现在李亚鹏宣布打算要做的嫣然天使咖啡馆,再到已经有所启动但并未大肆铺开的“嫣然公益设计”,事业的战略布局设计得有板有眼。
审视这些年嫣然系列公益走过的路途,不难发现公众对这样事业化的明星公益是会越来越习惯于将其放在专业公益的领域去考量和监督。嫣然走过7年,公众对嫣然财务、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关心、监督甚至是质疑也一路相伴,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明星而放低要求,反而会观察得更加仔细。
话说回来,只要不把公益变成“生意”,无论标签、基因还是事业,相信公众一定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作者为《公益时报》副总编辑张梦颖)
本期三棱镜的主题为“不捐钱的个人选择”。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