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卢磊:后发展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2020-06-12 09:28:13来源:公益时报

青年社会组织是指以青年为主体,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运作、自我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它既是社会组织发展群像的拼图之一,也是当前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借力点。但是,青年社会组织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和困境,本文以东北地区的D市为例,对后发展地区青年社会组织的主要困境加以呈现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后发展地区青年社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比较于京沪杭等先发城市,D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实地走访调研来看,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还都处在发展初期,生存较为艰难,组织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这些共性问题也是制约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

其一,资金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初步了解到该市青年社会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企业家投入资金,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二是依靠社会资金募集,但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服务对象的服务和救助,组织自身运营成本无法保障;三是部分组织开始自我造血,但是杯水车薪。

其二,人才问题。人才是组织发展的主要保障,但由于资金不充裕,无法给予从业者相对较好的职业保障,因此人才缺失也成为一大问题。部分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能给提供“五险一金”、拿到手2500元的,已经是青年社会组织中的高收入者了。除此以外,青年社会组织人员缺乏职业上升渠道和专业晋升机会,让很多人看不到希望。诸多原因交织往往导致青年社会组织招聘不到或留不住人才。

其三,场地问题。除该市一个社区和一个街道拥有社会组织孵化场地外,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没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和服务场地。很多青年社会组织表示,无处安家让他们很头疼,缺乏安全感。部分青年组织租赁场地,但这在当地也算是不小的支出。部分组织则四处“化缘”寻找地方。

其四,资源问题。该市很多青年社会组织的创办者是“草根”青年,没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也缺乏强大的人脉关系,很多组织没有更好的传播渠道和资源,很难赢得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的支持。如,该市的一家儿童服务机构创作的儿童自我保护情景剧,是其引进的专业课程并经过精心排练,且已经在儿童服务中推广,效果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教育渠道的支持,想作为公益课程进入校园难上加难。

其五,社会认同问题。发展中的艰难让青年社会组织十分渴望官方认可和支持,他们被评价为“给点阳光就灿烂”。可实际上,“阳光”并不容易照到,他们将自己称为“灰色组织”。他们希望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潜规则,往往无法申请成功。他们所开展的活动渴望得到政府支持,但往往以“可能的安全风险”等原因被拒之门外。同时,也有部分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认识不足、联系缺失、服务滞后,使其缺乏支持。

二、后发展地区发展青年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设

在培育发展青年社会组织方面,共青团应承担其应有职责。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不应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是联系、服务、引导的协商关系、伙伴关系。共青团组织应发挥枢纽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搭建各种平台和载体,提供系列支持措施,真正将青年社会组织“活”起来。根据上述困难和发展困境,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聚合组织,凝聚力量。积极成立和发展市区两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让青年社会组织有“娘家”,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办公空间、共享式服务场地、项目对接、学习交流、宣传推介等系列服务。同时,依托这些枢纽型平台组织,创立联席联动制度和机制并进行轮值式运作,搭建青年社会组织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对接需求、展示风采、联络感情的机会。

二是吸引人才,培力赋能。共青团积极推动将青年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全市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整体布局,创设社会组织人才资源、人才信息的综合平台,在青联中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发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吸收各类相关人才,巩固青联统一战线的优势。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系统性的社会组织领域培训体系,重点培养青年社会组织领导人才和骨干人才,加大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及其人才的表彰力度,树立典型和榜样,放大社会效应,引领更多青年人加入社会组织。

三是整合资源,有力扶持。一方面,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加快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主动为有需求的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孵化基地等有形阵地,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另一方面,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并拓宽渠道,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投入,挖掘团内自身资源,多元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再一方面,通过共青团组织搭建青年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平台,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通过接受委托、公益创投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共青团相关工作的项目。

四是上下联通,广泛宣传。一方面,对上面向党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搭建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会与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的沟通与对话,畅通青年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青年社会组织触手可及、随时参与、坦诚相见的话语端口和意见通道;另一方面,对下面向公众和青少年群体,在充分挖掘已有青年社会组织品牌活动和项目的基础上,联合所在地有影响力的各类传媒,广泛宣传青年社会组织微公益、微服务、微创意等多样性活动和榜样人物、骨干人才及其先进事迹。通过上下结合的不同方式,让党政团干部和社会公众更大范围内认识和认可青年社会组织,营造其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政部培训中心双师型讲师 卢磊/文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