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不仅仅带来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也将带来慈善模式的变革,如果不积极认识和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读克莱·舍基(ClayShirky)《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或许能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这个移动互联新时代的一些特征。
感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的推荐,《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是我看过的描述互联网力量来源最深刻的读物。腾讯公司CEO马化腾评价说:“克莱·舍基是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认知盈余”一词是作者奉献给我们解读互联网规律和趋势的最好钥匙。克莱·舍基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是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而移动互联技术让认知盈余的分享和聚合变得容易和廉价,让全世界的网民都可成为任何一个网络事件的潜在参与者,让群体分享互动创造的价值可以无穷大。因此,网民的力量既可摧毁一切传统、神圣和权威,也可成就一个创造和慷慨的时代。利用和引导认知盈余,可以创造真正的公民价值。
克莱·舍基在书中描述:“如今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由于网络的发明和扩散,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普通民众能够利用自由时间从事自己喜欢或关心的活动。我们现在可以把自由时间当做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用于大型的共同创造的项目,而不是一组仅供个人消磨的一连串时间。”他估算:“全球受教育者累积起来的自由时间每年超过1万亿小时!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让我们为彼此创造机会的机会。这种低成本的实验和巨大的潜在用户基数意味着,如果某人萌发出一个需要数十个或上千个人参与才能实现的点子,那么现在就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进行尝试且无需事先得到任何人的允许。”
马化腾对克莱·舍基的理解很深刻:“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充分开发这一红利,我们可以开创一个创造慷慨文化的时代——“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善意,创造出五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反之,“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
以克莱·舍基的观点和马化腾的认识来解读近年来网络微公益的风生水起和郭美美事件带来的对一些公益组织的巨大打击,均可找到答案。从郭美美事件到河南宋基会,再到中华儿慈会,公益组织的乌龙事件或细节的差错,都可引发网民潮水般的攻击和唾骂。这些事件虽然深层次原因有多方面,但公益组织应对的失败,都与我们对这种互联网络时代的力量认识不足、特征把握不够有关。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参与、分享和互动。就像克莱·舍基反复讲的“4岁小姑娘看电视也找鼠标”的故事所阐释的意味,参与和互动是网民参与的最强烈动机。如沿用传统的单向宣传思维和路径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肯定会被认知盈余构成的巨大网络力量冲击得落花流水。
反过来,充分尊重和引导认知盈余,借助网络善意,也能传递慈善的正能量。如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项目,孙春龙发起的关爱老兵项目,以及最近一批志愿者联合中国红基会发起的白雪可乐基金项目等,都属于少数几个人提出的公益创意,调动了千万网民的“集体善意”,让参与者投入较少的时间和金钱,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做成了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项目。
克莱·舍基说:“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了潜在的参与者。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的能力的增强,构成了这个年代的巨大新机遇之一。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谁就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利用这一机遇,在商业上,美国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Twitter的杰克·多西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新浪微博、腾讯的QQ和微信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社会创业家和公益组织如抓住机遇,发掘更多认知盈余的善意,一定会创造出更好的慈善项目和伟大的公益机构!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文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