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赋能美丽乡村 以文旅接续乡村振兴
2021-09-17 09:28:21来源:网络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勾勒出一个人人向往的桃花源。如今,梁山脚下,良田阡陌,村落屋舍分布其间……白马滩镇依托自身特色,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留住乡愁、文旅融合、党建引领等打造各美其美的现代版“桃花源”,发力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留住乡愁,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

镰刀、耕犁、石磨……这些过去家家户户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白马滩镇通过深入挖掘农耕原乡文化,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一一保留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把神玉村打造出富有乡村特色的研学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如今,神玉村已经成为外界了解白马滩镇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不仅复苏了农耕记忆、活化传统文化,还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生态资源价值,一幅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画卷在此徐徐展开。为留住乡村的风物人情,保存好乡愁记忆,镇党委政府合理定位村庄主体风格,以保留古村落风貌为前提,避免大拆大建,实施住房改造工程,使全村呈现出古朴自然优雅的风貌。通过对乡村民居的保护性修缮和创新性活化,让陈列于黄土大地上的“古建筑”诉说时代“新故事”。

文旅融合,让乡村旅游鼓起群众腰包

白马滩镇坚持因地制宜,以“景区+乡村旅游”的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打造互补产品,推进景村融合,借助景区的溢出效应,实现游客的引流转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不断深挖镇域传统民俗文旅资源和“青山绿水”独特自然生态优势,升级景区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注重打造“一村有一景,村村有不同,处处有新景”的镇域旅游新业态,推动白马滩镇从单一人文自然景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打造了“看得见蓝天,记得住乡愁”的集观赏、休闲、娱乐、采摘等为一体的“印象圪崂”景区、激情漂流峡谷游玩的石门峡漂流景区,并结合白马滩铜火锅、核桃花卷、官帽馄饨等享誉周边县市的餐饮优势,打造柏峪农家乐、圪崂农家乐;同时不断加大神峪川民宿开发、东周古寨旅游开发、先民文化体验基地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形成了涵盖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乡村旅游体验。

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的日子也甜了。白马滩镇通过“景区+乡村旅游”的思路利用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对闲置房屋、土地进行再利用、再改造,实现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为村里留守老人、妇女等提供了长期务工的机会,真正帮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吃生态饭,发旅游财”。

党建引领,让群众做乡村振兴的主角

白马滩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了白马滩村水产养殖基地、石门村蜂(枫)旅融合示范园等,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激发群众产业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热情,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同时,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建设乡村廉政、平安创建等文化墙,将生态环保、婚丧嫁娶列入村规民约、道路灯箱宣传最美人物事迹,逐渐形成弘扬美德、构筑文明风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模式下,逐步实现了村民由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受益者,不仅提升了经济收入,还提高了文化素质,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白马滩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接续乡村振兴,向着“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村韵乡愁、留得住民风文脉、实现百姓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奋斗。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