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雨过天晴,河南省舞阳县扶贫医养中心辛安镇托养区院内,几位老人围坐在树荫下,惬意地聊着天、享受着初夏的温暖阳光。
“这里比家里好多了,吃得好、住得好,照顾还周到,什么都不用操心……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呀!”来自辛安镇吴堂村的郑春梅老人感激地说。
郑春梅患有间歇性癫痫。2012年,66岁的老伴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一个孩子正在上大学。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持续帮扶,郑春梅夫妇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人均达到7600多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困扰,夫妇二人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
“政府组织安排的好,最近还陆续有人到这里咨询,前天辛安镇薛店村82岁的张炎甫和84岁付翠花也正式办理了入住手续。现在我们这里接纳了109位不同情况的政府兜底人员。看到大家现在衣食无忧,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再忙也觉得值。”说起托养中心的情况,负责人李付兴如数家珍,信心满满。
针对像郑春梅这样的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舞阳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殷切嘱托,针对全县需要兜底保障的1880人,特别是43名完全不能自理、266名半自理特困人员,探索实施亲情赡养、居家托养、集中供养、医养结合等抚养模式,结合政策、产业等帮扶措施,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走出了整体脱贫“最后一公里”,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舞阳县太尉镇采取以贫帮贫、抱团取暖的办法,以政府企业补贴的办法,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与需护理的贫困人员签订长期赡养协议,全镇特困供养人员59户69人,全部实现老有所养,彻底解决了生活兜底难的问题。
为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该县围绕食用菌、蔬菜、花生、生态林果、生态养殖、劳动密集型加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6+N”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9773万元,先后实施了87个产业扶贫项目,以文峰乡李斌庄食用菌、文峰乡大汉李食用菌、孟寨镇孟王食用菌、保和乡优质葡萄、马村乡万亩蔬菜、北舞渡贾湖田园综合体六大扶贫产业为龙头,带动全县建成乡镇产业园区38个、村级产业基地210个,2.6万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6.17亿元,带动609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2.23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投资1.9亿元建成107个光伏扶贫电站,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引导群众以劳动获得报酬性帮扶,并带动相关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太尉镇自我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给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服务,并对有收入下滑倾向的贫困户采取“定向爆破”的办法,集中由企业结村帮带,签订长期帮带合同,确保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年收入不低于5000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年。舞阳县按照《健全三项机制实施精准防贫工作方案》要求,统筹落实好低保、特困救助、基本养老、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先后出台完善了《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展孝善奖补活动的通知》《舞阳县政策兜底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困难群体预警监测、防控返贫和长效帮扶三项机制,着力提升“三项基金”帮扶成果,扩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效帮扶举措覆盖面,持续开展“接父母回家”等活动,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
舞阳县委副书记朱暑光介绍:“舞阳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积极研究探索兜底脱贫的长效机制,医养结合兜底保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我们通过‘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的托底安排,来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以此推进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