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
镜观中国特刊丨旧貌新颜:25村脱贫影像志
2021-02-23 10:31:38来源:新华社

2012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

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

总书记扶贫考察的第一站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场面向绝对贫困的战役在中国全面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8年多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总书记躬身探仓廪、围坐问衣食,看真贫,听心声,用朴实坚定的话语指明攻坚方向,为奋斗路上的贫困群众加油打气。

25村沧海桑田、旧貌变新颜

总书记的到访,给干部群众鼓足了干劲。如今,这些村子强规划、补短板,或发展产业,或易地搬迁。屋村巷陌,人和景明,。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岢岚县宋家沟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张北县德胜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云南腾冲市三家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宁夏泾源县杨岭村旧貌新颜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贵州黔西县化屋村旧貌新颜

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伟大战役中

各村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符合自身实际

探索出了的脱贫路径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在播撒百合种子。2014年,元古堆村将百合、马铃薯种薯和中药材确定为扩大种植的重点品种。在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政策支持下,几年下来,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000亩扩大到了4500亩。村里还组织农户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销对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助力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3月11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湖南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以现代水果产业为抓手,打造果苗培育、水果种植、果品加工、嫁接服务全产业链;通过技术引进、电商推销等手段带动产业发展。2016年,菖蒲塘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19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6%。这是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电子商务中心的主播黄小琼在直播销售猕猴桃(2020年9月10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南兰考县张庄村村民在自家养鸡场内收鸡蛋。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开展和引进企业的入驻,村里用工机会和岗位逐渐增多, “农民就地变工人,就业增收不离村”,不少外出务工的张庄人也主动返乡投身创业。2017年兰考县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9月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到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做客的外地人同村民一起打糍粑。神山村曾是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这里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超过2万元。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2018年2月16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游客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一处民宿前休憩。潭头村是赣南老区的一个红军村,也曾是贫困村,原有贫困户109户。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这里旧貌换新颜。2019年,村里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村6个村民小组、162户村民入股,一同发展农家乐、民宿、研学旅游项目,小小村庄一年迎来研学和旅游者35万人次(2020年10月21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是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村的山葡萄园。近年来,马鞍山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发展山葡萄产业,通过实行规模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步棋”,马鞍山村把葡萄架上的“紫珠珠”变成了老百姓腰包中的“钱串串”。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底,全村除2户3人因病致贫外都摆脱了贫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54元(2020年5月30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电子商务示范站,工作人员在发快递。近年来,东岳村大力实施“电商+产业+服务”发展路径,成立了村电商服务中心,建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拓宽本地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下体验和线上热销的紧密互动(2020年12月15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陕西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肖青松在采摘木耳。位于秦岭深处的金米村,这几年在当地和对口企业帮扶下,建起了智能木耳大棚、木耳培训中心等项目,还引进龙头企业建起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厂,将木耳作为脱贫主导产业。2020年前三季度,金米村电商平台网上销售木耳总值达2300万元。截至2019年底,金米村累计脱贫187户54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2020年4月22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态,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的128户牧民翻越昆仑山,搬迁到420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在市区边上新建长江源村。从雪山脚下到城市郊区,牧民们学习技能融入新生活,饮食结构和卫生习惯也有了新变化。村里的年轻人学文化、开公司,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比2004年搬迁时增长10多倍,是2015年的1.4倍。图为长江源村村貌(2020年5月13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青海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新村,刚刚迁入新居的儿童手捧新买的衣服。班彦新村129户村民原来居住在海拔2800米的山上。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时,这个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2016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村民们整体搬迁到山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新村。新村水、电、天然气等一应俱全;农家乐、扶贫车间等政策的落实,也让移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2017年1月27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赵家洼村曾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村里只有900亩贫瘠的坡上旱地,生存条件十分恶劣。2017年,赵家洼村易地搬迁全部完成。位于岢岚县城的广惠园移民新区,成为村民们的新家。这里学校、幼儿园、医院、休闲小广场应有尽有,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敞亮。上图:已被拆除复垦的山西省岢岚县赵家洼村(2018年2月12日摄);下图:岢岚县广惠园新村一角(无人机照片,2018年2月13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昭觉县三河村,马海日聪(右一)喜搬新居,这一天,三河村首批29户、168人告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入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家。2020年,三河村的9个扶贫安置点全部完工,贫困户全都搬进了新房(2019年2月11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村民正在加工纸箱,这是一家闽宁协作的扶贫工厂,车间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弘德村是生态移民村,为了让从山窝窝里搬出来的乡亲们稳得住、能致富、扎下根,村里引入企业从事纸箱包装业务,解决了一百多人就业问题(2020年6月7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近年来,阜平县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基础上,财政投入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防贫保险。同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联合组队,定期上门问诊,保障困难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有效衔接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切实兜住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上图: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村医薄利走在出诊的路上(2020年4月15日摄);下图: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医霍建国为村民把脉(2020年4月15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宁夏永宁县原隆村原隆小学老师用电子屏给孩子们上课。位于闽宁镇的原隆村,是一个易地移民搬迁形成的新村。在上级支持和福建对口帮扶下,原隆村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做到了家用设施接近城里,公共服务便利完善,政策兜底暖人心窝。如今在原隆村,孩子们走几百米就能到学校,到镇上读高中坐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到,村民有个小病小痛在家门口随时能治,医保报销、户籍登记等十几项服务不出村就能享受(2019年9月3日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四川昭觉县火普村幼教点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近几年,教育扶贫让越来越多的火普村村民认识到,只有读书才能斩断穷根,改变命运。以前村民们一见面,比的是谁家子女多,现在比的则是谁家子女学得好。目前,全村137名适龄儿童全部入校读书。村里还建成两个幼教点,确保幼儿学前学会普通话(2019年3月11日摄)。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

8年多持续奋斗

让贫困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现行标准下

贫困县全部摘帽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5个村的变化,正是伟大战役胜利的缩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春天又至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更加美好的日子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总监制:刘思扬

监 制:孙承斌

策 划: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统 筹:鱼澜

摄 影:庞兴雷 吴刚 陈思汗 刘潺 赵鸿宇 曹阳 牟宇 刘军喜 薛宇舸 江文耀 王鹏 马希平 李安 万象 刘磊 梁爱平 詹彦 江宏景 王晓 杨华 裴建光 谢万柏

编 辑:邓坚 毕晓洋 陈君清 郭昱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