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江西南昌: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南昌温度”
2021-12-21 08:42:44来源:南昌日报

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汇演;“红马甲”志愿者团队进村入户,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村头巷尾,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人们随时可以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实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一大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在城乡基层建立起来,全市上下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潮。

解决“在哪做”,打造文明实践的“南昌品牌”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离不开阵地建设。今年4月,南昌市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截至目前,南昌市已建设完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15个。其中,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2个、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71个。通过先行先试,各地打造了品牌,形成了特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建设路径。

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青云谱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组织宣讲团深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专题宣讲,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理论宣讲的新路子,打造出了一个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书香青云。

青山湖区南钢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首创“积福享福”模式,成为青山湖区推广“积分吉福”机制首个成功试点单位。居民只要参与文明创建相关活动,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商品、到“邻里食堂”吃饭等。截至目前,街道“积分吉福”机制吸纳注册办卡人员6000余人,积累150万福分。

南昌市文明办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开展了“文明实践+消防”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实用性、教育性、互动体验性、宣传警示性的消防宣传室、宣传角,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提升。

……

一个个工作品牌和模式,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新风拂绿洪城大地。

解决“谁来做”,探寻文明实践的“南昌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多形式组建志愿者队伍,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做”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市直相关行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市级组建了十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县区组建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南昌市注册志愿者90.0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690个,志愿服务活动109525项,志愿服务时长2643万小时。

今年49岁的张敏是江西姚建(南昌)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除了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家公益爱心组织的创办人。他长期资助多位困难学生,为许多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无私的法律援助,个人累计投入公益事业的资金已超过100万元。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的方式不单单只有护理一项,志愿服务同样也能传递爱与希望。”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胡敏华呼吁更多人一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解决“做什么”,提升文明实践的“南昌温度”

今年69岁的叶荣花因老伴过世、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而独自生活,平时头痛脑热、身体不适时,身边也没人照顾。“自从小区来了青松队,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我,关心我的身体状况,还帮忙打扫卫生,上次突发急症,也是他们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救治。”叶荣花眼含热泪地说。

叶荣花说的青松队,是一支以高龄老人为服务对象的志愿者队伍,是青云谱区“小青鸟”志愿联盟的一部分。“为了突出服务专业性,‘小青鸟’志愿联盟根据辖区群众需求,分设‘青松’‘青苗’‘青竹’‘青樟’‘青荷’‘青安’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将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众、残障人士等群体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医疗帮扶、残疾帮扶等专业服务,并进行服务评价,确保服务效果。”“小青鸟”志愿联盟负责人刘水龙说。

除了精准化服务,南昌市各地还积极探索“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进一步解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与服务资源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对接的难题。安义县建设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百姓评单”的“四单”服务平台,登记志愿服务项目1096个,截至目前已“点单”和“派单”2500余次;青山湖区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服务需求摸底,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研究推出11个大类、48项主题内容的区级志愿服务项目明细表,并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微信小程序,积极开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按需供给、按单配“菜”。(南昌日报)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