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用文明实践提升城市品位——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巡礼
2021-12-03 09:00:51来源:光明日报

天津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11月底,天津已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8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21个。这些不同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同联动各展优势,正在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讲台、倡新风易旧俗的大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理论“飞燕”:飞进寻常百姓家

“站长到振农家开宣讲会了,快去听听都说啥嘞。”日前,在“全国文明村镇”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村,村民们互相吆喝着,早早来到村民李振农家的宽敞庭院,有说有笑地等待宣讲会开讲——这是武清区“百村百站讲党史,红色基因传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接力宣讲活动的一个场景。

南双庙村的“一肩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金广搬了个小板凳,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咱老百姓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咱农民也要眼观天下,一心一意跟党走,咱村的好光景还在后头哩。”刘金广简单的几句开场白,立马引来村民们一片叫好声。“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增强了奔小康的干劲儿。”“有党的政策支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细数着村里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讲村史、看变化、谈感悟,乡亲们喜笑颜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党培养了我、抚育了我,对党我有报不完的恩情。”在冬日暖阳的照拂下,武清区住建委年近八旬的老党员丁俊岩,走进杨村第七小学,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党史课。

丁俊岩是烈士遗孤,也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常说:“党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报党恩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40多年来,他坚持用剪报作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不顾年迈,从年初开始当起了党史宣讲员。脚踏小三轮,满载精心制作的展示建党百年历程的剪报作品集,从中小学课堂到机关单位办公楼,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社区小广场,他的日程紧张而充实。在天津的“百姓宣讲团”里,像丁俊岩这样的老同志还有很多。

天津依托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讲师团等资源,共组建宣讲队伍3000支,形成专题宣讲项目近300个。理论“飞燕”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政策理论解读、身边好人、电影播客、红色展览、优秀剧目展演等,让“行走的红色课堂”“流动的文明舞台”走进村居、走进校园和企业,创造了“田间课堂”“学生课堂”“银发课堂”“墙根课堂”等诸多宣讲模式。据统计,天津市累计开展宣讲1.7万余场次,服务群众86万余人次,形成了理论主课堂、宣讲分课堂、网络微课堂、文艺红课堂、一线活课堂的宣讲格局。

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新村规

日前,记者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村,远远就能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热烈的讨论声。一场完善“红白理事会”的村民会议正在进行。宝坻区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

“以前农村办红白事好攀比,大家伙儿虽然不情愿,但也没办法。现在‘红白理事会’替大家做主,定了新标准,村民们都发自内心拥护。”周良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广恩告诉记者:“前几天,村里两对青年结婚,全都执行新标准,宴席每桌不超过350元。老百姓既省了钱,又有面子。”

宝坻区周良街道樊庄子村毗邻潮白河,一派田园好风光。近年来,樊庄子村大力倡导丧事改革,取消游街串巷、摆放路祭、租用棺木等传统习俗,减少孝衣制作,统一餐食标准。同时,村里推行“积分制+N”村庄管理新模式,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细则,引导村民“用行动变积分,用积分换物品”,“积分驿站”成了移风易俗的“加油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来云说:“‘积分驿站’定期按照村民需求补充兑换物品的种类,不仅给村民带来实惠便利,还激发了大家的热情,让弘扬新风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如今的周良街道乡风净、民风纯,出现了“三少三多”:攀比味少了,做善事多了;酒气味少了,文化味多了;金钱味少了,人情味多了。村民们把这些变化编成了顺口溜:“喜事新办不铺张,白事简办新气象。远亲近邻多帮忙,亲朋交往在平常。”

刚参加完村歌咏比赛的石树敏大姐朗声笑着说:“我们樊庄子村跟从前可不一样了。以前一天到晚就是闲唠嗑和打牌,现在每天都有文娱活动,唱唱歌,跳跳舞,心情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硬朗。”

文化“点餐”:坐在炕头听大戏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今年国庆节前夕,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友好村和五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格外热闹——市级“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的歌声吸引了远近乡亲,央企专家为村民带来致富的“金钥匙”,“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给村民诊脉开药……天津市委宣传部驻村扶持发展工作队结合两村实际,连同市级优质志愿服务团队,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聚合、辐射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帮扶经济薄弱村精心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9月27日下午,由天津市青年友好使者艺术团承办的一场“永远跟党走——红色轻骑兵文艺下乡专场”在友好村拉开帷幕。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两年,文艺轻骑兵共赴基层演出500余场,观众达10万人次。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文艺家深入基层‘送文化’,扎根基层‘种文化’,加大投入‘兴文化’,让文艺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有更多作为。”

“卢大娘,您今天想听哪段戏?您点,我唱。”“小兰啊,上次你唱的《红色娘子军》是真好、真过瘾,今天我想听一段《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天津市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卢大娘家中,正在唱戏的高小兰,是村里“昭晗评剧团”的团长,也是“一个人的剧场”志愿服务项目带头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天津评剧院与白古屯镇韩村结成了“种文化”对子。天津评剧院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多次来到韩村表演并辅导和培训志愿者,还帮助村里成立了村民自己的评剧团。

“我特别爱听评戏,可是腿脚不利索,出不了家门。自从有了‘昭晗评剧团’,拨一个电话,他们就把戏送到家里,小兰他们围着我唱……”卢大娘感动地说,“这些孩子们太好了,唱完戏还顺手帮我擦玻璃、扫院子,就像亲闺女一般。”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建立“文化点餐”机制,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一个人的剧场”真正成了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暖心工程”“掌声工程”。

今年,天津围绕建党100周年,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携手173家市级单位,统筹宣讲、教育、文艺、科技、民政、农科、法律、卫生、体育等服务资源,组建545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优选志愿服务项目660余项,通过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完成“点餐”服务340余场。(记者 陈建强 刘茜 通讯员 田晓)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CHINA.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CHINA.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